Friday, March 27, 2009

《ROI理論》

ROI理論
From: MBA智庫百科
http://wiki.mbalib.com/w/index.php?title=ROI%E7%90%86%E8%AE%BA&variant=zh-tw
Accessed March 27, 2009

==========
Summary:


20世紀的廣告大師Willian Bernbach及其廣告生涯經驗,所歸結出的精華。他認為優秀的廣告,不外乎ROI三項要素,亦即Relevance, Originality, Impact


廣告與商品沒有關聯性,就失去了意義;廣告本身沒有原創性,就欠缺吸引力和生命力;廣告沒有震撼性,就不會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從麥當勞到星巴客》產品差異化到情感訴求

從麥當勞到星巴客 真實消費的兩個世界
From: 全球華文行銷知識庫
By: 東方線上 李釧如
http://www.cyberone.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ContentNoID=56700&MMMediaType=marketing_survey

Accessed March 27, 2009


==========
INote:


在《從麥當勞到星巴客 真實消費的兩個世界》裡面有提到:「行銷上的USP與Product mix似乎都要面對更尖銳的挑戰進化成:真實消費,價值行銷


USP和 Porduct Mix都是課堂上必用的公式。我是第一次看到Authentic selling point和 Value Mix。


Unique Selling Point在wiki有很清楚的定義:


1. Each advertisement must make a proposition to the consumer. Not just words, not just product puffery, not just show-window advertising. Each advertisement must say to each reader: "Buy this product, and you will get this specific benefit."


"每個廣告必須要有客戶訴求。不僅止於文字表達、浮誇爛詞、櫥窗展示,而是表達客戶購買後所能獲得的利益享受"


2. The proposition must be one that the competition either cannot, or does not, offer. It must be unique—either a uniqueness of the brand or a claim not otherwise made in that particular field of advertising.


產品訴求必須是其他對手所不能或沒有提供的特點。

3. The proposition must be so strong that it can move the mass millions, i.e., pull over new customers to your product.:)


產品的訴求必須有足夠的號召力以吸引新顧客。


wiki上還有提供一些經典的proposition,例如M&Ms的「只溶你口,不溶你手 (The milk chocolate melts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海倫仙度絲的「頭皮屑不見了 (You get rid of dandruff)」等等。



不過,我在網路上找不到真實消費 ASP (Authentic selling point)的定義。反而看到ESP (emotional selling proposition)的相關資料。


什麼是情感銷售主張?


「通過賦予產品的價值和情感,轉而訴諸購買產品帶來的獨特消費體驗以及消費者形象。傾向於訴求購買產品帶來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從情感的層面挖掘商品與消費品的連接點,與消費者進行深度的溝通,而不是通過產品的品質或功能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


文章中也提到P&G為例。一般認為消費者偏好一個產品提供多個利益。然而P&G卻寧可透過一系列的廣告主打單一訴求。這樣的好處是當消費者有特殊需求時,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該產品。以洗髮精而言,若要「去頭皮屑」,大眾都會直接聯想到「海倫仙度絲」(不管你覺得該產品好不好用,它就是在你腦海裡)。同樣的,潘婷洗髮精主打的是「健康、護理」。


此外,P&G透過消費者心裡研究發現,消費者在選購日常用品時,特別重視自身利益。因此P&G利用專家和消費者做為代言人,為產品的專業性、功效性背書。例如:高露潔牙刷廣告中「全球牙醫協會一致認同‥‥」。

(Resource from:"情感銷售主張",MBA智庫百科)



星巴客強調ESP,重視店內氣氛的營造。然而,近年星巴客遭受諸多批評,其一就是店內的"義式咖啡館"氣氛以不復存在。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What are CMO Thinking?》

What are CMO Thinking?
eMarketer.com
http://www.emarketer.com/Article.aspx?id=1006971
March 13, 2009

(All charts from eMarketer: What are CMO Thinking?


==========
INote:

這篇報告是Duke Univeristy Fuqua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MA在今年二月合作的調查報告,參與者為超過600人的行銷執行者。

其中,被問及未來12個月客戶的優先選擇項目時,30%的第一選擇是"價格"。







我覺得有趣的是,總積分最高的是"優秀服務",第二名是"互信關係",第三名是"卓越的產品品質"。而"低價格"則落於第四名。


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現在的不景氣來解釋?儘管低價格是多數公司目前欲採取的策略,但整體而言,行銷長們還是認為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另外,經濟不景氣,行銷執行長們對於傳統行銷也興趣缺缺。








網路行銷相較優點是便宜、訊息傳播速度快、擴散區域大、容易抓到針對的特定族群。美國在這方面非常狂熱。相較下,台灣還在摸索技巧中。我覺得台灣網路市場還沒有美國這麼成熟,從各式各樣的社交網路,到客戶資料收集,台灣網路市場雖然成長中,還是不夠茁壯到可以取代其他促銷管道。


最後一張圖也很有意思。行銷執行長們的2009年第一目標不是強大品牌地位或穩固消費者關係,而是增加ROI。






Monday, March 16, 2009

《McDonald's Opens Virtual Store to Promote Value Meals in China》

McDonald's Opens Virtual Store to Promote Value Meals in China
Adage.com
http://adage.com/globalnews/article?article_id=135274
By Normandy Madden, March 14, 2009 @ 5:41pm

==========
INote:

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客戶群主要是一、二級城市的白領族。因為經濟不景氣,這群白領族轉而用餐於花費較便宜的中式餐廳。

於是麥當勞突發奇想和大陸"滔寶"網站 (號稱大陸的ebay)合作,"反式競價" (reversde auction),得標者可用僅16.5元人民幣購買一份超值全餐。

反式競價是賣方設定起點為麥當勞一份超值全餐的一般零售價,然後競標者每按鍵競標一次,標價就減少一元人民幣。按到16.5元的得標者可以此優惠價購買一份超值全餐。


我覺得這活動的噱頭效果大於實質救業績的成效。幸運得標者只有一個。沒得標的廣大民眾並不會有任何走進去買餐的動機啊!我也很好奇白領上班族真的有閒情逸致去競標一頓麥當勞超值全餐嗎?又不是高級餐廳。不懂大陸麥當勞在想什麼。

不如像台灣麥當勞全面大降價。《麥當勞新聞室:消費券後首波大回饋》。綿綿不絕的人龍排到兩個街口外,才好說嘴。

Monday, March 9, 2009

剪貼簿:《Michael Porter》

一系列關於Michael Porter的介紹文章:

From: Manager Today經理人

1. 世界第一的管理學者

2. 策略是什麼?

3. 五力分析:剖析產業環境,掌握企業優勢

4. 三種基本策略:選擇最適策略,提供獨特價值

5. 價值鏈分析:解剖經營活動,診斷企業優勢

6. 鑽石體系:形成產業聚群,贏得國際優勢

《Will Twitter Be Google's Next YouTube?》

Will Twitter Be Google's Next Youtube?
By Erika Morphy
E-Commerce Times
03/09/09 11:31 AM PT
http://www.ecommercetimes.com/rsstory/66429.html, Accessed March 9, 2009

What is Google doing? Not buying Twitter, if you ask CEO Eric Schmidt -- but not everyone is buying his denial. For one thing, Google's disingenuous approach to its acquisition of YouTube two years ago paved the way for deep skepticism: When Google says "no," it could well mean "yes" -- or at least, "maybe."

傳言指Google將會買下Twitter。雖然Google老大 Eric Schmidt否認這項傳言,但並不是大家都買這筆帳。Google的股價也在今天下跌$11.15。

對於收購Twitter的消息,有人認為正面加分,有人則不以為然。

正面的理由是:Twitter的user訊息是即時更新的。對於線上廣告商或任何想要收集消費者資訊的公司而言,Twitter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巨大錢窟。而這也是Google應該收購Twitter的理由。Google目前營收97%來自廣告收入。

持反面意見的人則認為,Twitter對Google沒有實質上的幫助。Richard Laermer認為
Google當初收購Youtube,看上的是線上影視的平台。雖然users會到Twitter三不五時碎碎念一番。但傳統的email其實才是大多數人溝通多數事情的管道。而且Google也說過:他們只買自己做不到的事。

===============
INote:

Google在我心中真的是全世界的神。其實我很想看未來這件事情會不會發生。

Facebook最近也想要收購Twitter,但結果變得不了了之。原因在於Facebook其實沒有確切的身家價值。

Facebook's Thiel Expalins Failed Twitter Takeover》中提到,Facebook只提供一億美元現金,其他四億元都以股票支付。然而Twitter一聽到Facebook的估計價值遠超過五億元時,Twitter便要求提高自身賣價。談不攏價碼的情況下,這場協商轉而冷處理。

美國人真的很沈迷線上廣告,說到行銷,三句不離網路。遇上近來經濟不景氣,公司大砍預算,相對低成本的線上廣告成了大家爭相追逐的宣傳寵兒。Twitter所創造出的潛在商機變成市場上各家覬覦的獵物。

讓我很驚訝的是,幾乎所有研究報告都表示email marketing其實是低成本高報酬的利器。我很納悶到底都是誰在點那些垃圾廣告信?不過,這也不難解釋到底為什麼總有成千封垃圾信每分每秒都要塞暴我的信箱。

而為了更貼切顧客搜尋的目標,找到對得客戶下手,各式各樣的關鍵字廣告開始徘徊在你的搜尋引擎和電子信箱附近。Twitter則反映出零時差的顯示潛在客戶關切的話題。於是各家老鷹們銳利的眼開始盯準這塊大肥肉。


BK: Whopper Freakout



===========
INote

第一次在YouTube看到這隻影片時,只覺得是博君一笑的廣告片。今天在Ad Age上看到Burger King CMO的專訪(BK's Russ Kilein Promises More "Edge," Premium Products in '09)) 時,才知道是BK自己主導策劃的短片。目的在於引出人們對於失去某樣的東西時,所表現最真實的緊張、不安反應。

或許他們想宣傳的是Whopper在美國人心中多麼的有份量,不然不會有客戶憤怒或感到不可思議。

另外一隻同系列的短片:Whopper Virgins


這隻廣告片不走搞笑風。工作人員千里迢迢跑到世界各地的偏遠村落去找沒吃過"漢堡"的人。想藉由最原始的味覺測試來奠定Whopper的地位。證明不是只有美國人,連其他風俗文化、連漢堡要怎麼吃都不清楚的人都會愛上Whopper。

對我而言,第二隻廣告比較容易瞭解傳達理念: People all love Whopper.
第一隻廣告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真的以為是整人節目的橋段 (因為台灣綜藝節目都這樣搞嘛.....)

不過對美國人來說,第一隻廣告似乎很打動他們的心。在Creativity網站榮獲2008 Creativity Award (2008 Creativity Award Winner: Burger King: Whopper Freakout)。同時,BK單一門市的Whopper銷售量較2006年增加4.5%。


題外話。我看完影片肚子好餓.....食物果然還是要透過視覺和味覺來打廣告。很少在廣播中聽到賣食物的廣告 (除非是賣功能性,例如減肥餐)。

Saturday, March 7, 2009

《日本企業低價行銷策略奏效》

日本企業低價行銷策略奏效》,蕭掬今,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2040
Accessed MArch 7, 2009

===========
INote

日本許多大型連鎖商店推出低價策略來吸引消費者光顧。其中ok超商很妙的是縮短營業時間以響應"綠色環保理念"。不知道這個策略成效如何?

雖說ok超商這下有了很好聽的理由。但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壞心又很務實的認為,不過就是想提早關門好節省營業成本嘛?!

在台灣,大家可能很習慣宵夜時間去樓下或巷口的超商來顆茶葉蛋或洋芋片之類的點心。如果突然間,超商說他晚上8點半就要關門,因為要響應愛護地球,消費者可能會因為半夜肚子餓而大怒吧 =)

偏遠地區的24小時超商或許可以縮短營業時間以節省營業成本,熱鬧商圈或某己家有固定老顧客吃宵夜的門市,我說還是留著吧!

台灣ok和小7分別屬於兩家對立集團,所以有時要找某牌飲料或點心不是隨便一家超商都可以買到,所以替代性或許不完全是100%。但台灣購物很方便,三步一家超商,五部一家超市。如果這家店沒開,大不了過個馬路還有另一家店,消費者或許很難留得住。一旦消費者過了個馬路,有了不一樣的消費體驗或移情別戀看上別人家的商品,也許就造成了損失。

不知道台灣ok會不會發行"愛護地球"的活動。

《Pricing in an inflationary downturn 》

The McKinsey Quarterly
Pricing in an inflaitonay downturn
Cheri N. Eyink, Michael V. Marn, and Stephen C. Moss
September 2008
http://www.mckinseyquarterly.com/Marketing/Pricing_in_a_downturn_2189,
Accessed March 7,2009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costs are rising as price sensitivity increases. Six tactics can help companies get pricing right."


Summary:
現今經濟環境,公司面臨消費者需求下降及供給端成本上升兩大夾擊。Mckinsey提供六種方法,使公司在維持銷售量及邊際利潤取得適當的平衡點。

1. Watch for Sudden Shifts in Price Structure

這點McKinsey提到公司應監督每筆交易的實際Revenue,進而適當反應加諸成本之上。不過細節沒有很詳細,如果真的監督"每一筆"交易資料,其中,光時間成本應該就不小吧?!

2. Monitor Customer-level Profitability

因為消費者變得斤斤計較了,所以根據某家公司的調查,20%的消費金額在獲利損益點之下。因此公司也必須適當將成本反應在部份商品上,減少運輸次數,或另謀其他替代管道來完成交易。

3. Adjust to changing Customer Needs

提供客戶其他的選擇,例如減少商品功能,以較低的價格來吸引客戶。

4. Update Price Sensitive Research

音基本實務和燃料的金額增加,消費者對其他物品的預算相對減少。重新定義公司對客戶的價格敏感度調查!

5. Monitor Your Industries Microeconomics

重新考量供給和需求的均衡點,以維持交易價格。例如某建材行,再不影響對當地市場供給前提下,縮減該地區的存貨量,以維持供需價格。


6. Study your suppliers

瞭解供給端的未來趨勢和策略,提前最好因應準備。

==========
INote:

當我站在公司的角度時,其實我很不喜歡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創造出高銷售量的表現。我也不懂為什麼每次唸到這類型的case,大家都要討論"是不是該降價來吸引消費者?"

當然每個產品和公司的定位走向不同,有人可以減價大促銷,像賣場或一般民生物品賣家。但如果精品店或高格調定位的產品也玩這招,老客戶會很不爽吧!

我一直認為"減價容易漲價難",一旦調降價格,那你之前賣那麼貴豈不都在騙錢= =

《Challenges to the Global Economy》全球經濟的困境

Martin Feldstein
Simon Johnson PhD '98
February 11, 2009
Running Time: 1:12:35
http://mitworld.mit.edu/video/650, Accessed March 7,2009






「The situation in the US is really very, very bad. We're looking at an extremely deep recession and major financial crisis. It's worse than anything I've ever seen. It will be longer and more damaging than any downturn since the 1930s. 」 Martin Feldstein


U.S is now facing 2 problems: the weakness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disfunctional finance.

Vedio Content:

問題根源於美國,卻擴散到世界各地。因為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開始調降資產評價 (reprice assets),進而引發股價下跌,國際貿易減少的一連串效應。

歐洲的情況或許不比美國嚴重,因為他們看見美國的危機後提早採取了因應措施。然而單一國家財政預算的縮編卻會進一步影響到其他歐盟國家的財政負債。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整塊歐陸的金融和財政。

中國高度依賴出口經濟,其出口貿易額佔了整體GDP 10%,製造業受創最嚴重。中國國民儲蓄率過高,儲蓄額高達GDP 40%。解決之道是政府鼓勵人民消費,若能將儲蓄額調低到佔GDP 35%,就會有大量資金流入市場活絡經濟。

印度,和其他國家不同在於她並非高度仰賴出口貿易,所以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受創的幅度不如其他國家嚴重。然後過度保守的銀行業和農業佔經濟體的比重,卻容易受到利率波動的牽動。